財稅工作人員認為,將納稅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是對稅法的掌握,但調研發現結果并不是這樣。一個剛考完注冊會計師或注冊稅務師的大學生,腦子里都是稅法條款,但是面對財務報表一片茫然,并不知道每個指標背后所揭示的經營信息和涉稅信息,稅務機關對這些指標會有什么樣的思考和聯想,沒有經驗的累積就沒有分析判斷的思路,離稱職的稅務管理人員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轉換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路,要將單一重視稅法的學習和理解,轉為對本公司涉稅財務指標的關注和分析非常有必要。
背景:
財稅工作人員認為,將納稅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是對稅法的掌握,但調研發現結果并不是這樣。一個剛考完注冊會計師或注冊稅務師的大學生,腦子里都是稅法條款,但是面對財務報表一片茫然,并不知道每個指標背后所揭示的經營信息和涉稅信息,稅務機關對這些指標會有什么樣的思考和聯想,沒有經驗的累積就沒有分析判斷的思路,離稱職的稅務管理人員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轉換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路,要將單一重視稅法的學習和理解,轉為對本公司涉稅財務指標的關注和分析非常有必要。
課程收益:
**報表分析,財務人員可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掌握稅源變化規律,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涉稅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納稅自查、才能有效規避企業涉稅風險,輕松應對稅務稽查、確保企業健康、安全、有序的運營。
大綱:
**部分:財務報表中蘊含的哪些涉稅風險點
1、案例分享,如何從會計報表中發掘稅收疑點?
2、企業涉稅報表體系的構成要素
3、會計報表稅務風險診斷方法
4、**報表分析二個稅務稽查的案例的分享
(1)案例一:往來賬目并非企業避稅的“安全港”
(2)案例二:分析企業財務報表 發現涉稅風險點
第二部分:財務報表中哪些信息易引起稅務稽查
1.營業額大但長期虧損或微利經營的企業
2.長期虧損但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企業
3.營業額大且微利經營,銷售對象或訂單來源單一企業
4.常規判斷有邊角料、廢品等出售但無其他業務利潤的企業
5.長期不作盤盈、盤虧處理的企業
6.有直接長期股權投資或其他關聯關系但不進行關聯申報的企業
7.稅收優惠期間利潤高,優惠期滿后利潤率下降較大的企業
8.工程施工企業營業額高但應收賬款不符合正常比例;
9.稅負率邏輯和變動不正常的企業
10.屬一般常規性企業但無形資產金額較大并呈成長態勢
11.資本公積項目余額大
12.往來項目余額大的企業;
13.存貨項目余額大且不斷增長
14.常規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強但個人所得稅申報金額較低
15.擁有不動產(尤其是土地)的企業但進行股權轉讓的
16.房地產開發企業利潤表申報的利潤率長期與預繳所得稅采用
的預計利潤率趨同的
17.進料加工企業但內銷收入增長較快的
18.未分配利潤項目的余額大幅度下降
19.財務報表及納稅申報表項目關系存在錯誤的
20.擁有或使用較多的不動產但未申報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
21.營業外收入、財務費用、投資收益項目金額變化較大
第三部分:資產類會計項目的稅收風險排查
1、貨幣資金財務報表項目涉及的各項稅收風險管理
2、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投資調整涉及的稅收風險排查
3、應收預付款項稅收風險的識別
4、其他應收款-**高等級的稅收風險,您懂嗎?
5、存貨的涉稅風險排查及合法票據的識別與風險分析
6、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對初始投資成本調整確認收益
7、開發支出涉及到加計扣除的稅收風險排查
8、固定資產-不動產核算中的涉稅風險排查
9、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對初始投資成本調整確認收益
10、企業取得政府土地出讓金額返還的各種形式及稅務處理
11、在建工程涉及的稅收風險點及賬務處理要點
12、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涉稅風險點
13、從報表資產類項目、項目結構的異常變化發現納稅疑點線索的案例分享
第四部分:負債類會計項目的稅收風險排查
1、短期借款的涉稅處理
2、應付預收款項的涉稅風險排查
3、應交稅費的涉稅風險點化解
4、其他應付款注意包裝物的押金處理及隱瞞收入、向股東借款的稅務問題
5、長期借款的涉稅風險點
6、應付利息、應付利潤的稅收關注點
7、遞延收益涉及的稅收風險點化解
8、預計負債的稅務處理是否正確。
第五部分:所有者權益類會計項目的稅收風險排查
1、實收資產(或股本)涉及到股東投資、增減變動、出資不實等的賬務處理及涉稅協同中的風險防范
2、資本公積涉及到轉增股東涉稅風險
3、資本公積變動涉及到印花稅的風險
4、企業合并、分立中涉稅風險點排查
5、盈余公積變動涉及的稅收風險
6、未分配利潤可能涉及的稅收風險分析
7、資產負債表結構分析的涉稅風險排查實戰案例
第六部分:收入類會計項目的稅收風險排查
1、主營業務收入的風險排查
2、其他業務收入的風險排查
3、投資收益的稅會差異及納稅調整-你真的知道嗎
4、公允價值變動凈損益的稅會差異及涉稅風險管理
5、營業外收入林林總總的涉稅風險化解
6、視同銷售(增值稅、土增稅、房地產企業及其他企業的企業所得稅規定)
7、不征稅收入、稅會差異及涉稅風險化解
8、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稅會差異處理(政府補助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剖析)
9、國債利息收入的稅會差異及涉稅處理
10、技術轉讓所得的稅會差異及涉稅處理
11、企業取得政府土地出讓金額返還的各種形式及稅務處理
12、銷售折扣、折讓和退回稅會差異及涉稅票據管理
13、銷售貨物“買一贈一”方式組合銷售本企業商品業務處理
第七部分:成本費用類會計項目的稅收風險排查
1、視同銷售成本
2、職工薪酬的納稅調整(臨時工、季節用工、勞務派遣引發的涉稅問題化解)
3、業務招待費支出
4、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
5、捐贈支出
7、利息支出(費用化、資本化及資本弱化的相關問題深度剖析)
8、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9、稅收滯納金、加收利息
10、贊助支出
11、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
12、手續費及傭金的稅前扣除及其政策依據
13、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
14、跨期扣除項目(政策性搬遷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及納稅調整)
15、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6、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引發的稅會差異處理
17、與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的納稅調整
18、境外所得分攤的共同支出
19、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過程中成本類特殊事項的處理
20、資產折舊、攤銷涉稅風險防范
21、資產減值準備金能否稅前扣除不要再糾結
22、資產損失(實際損失、法定損失申報要點)
23、利潤表結構分析的涉稅風險排查實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