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主辦“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新經濟智庫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 數實融合是數字化向非數字實體經濟的應用、滲透和重塑,數字化的實體經濟就是高質量的實體經濟。
以下為高紅冰在2023新經濟智庫大會上的演講整理:
數實融合是熱門話題,是經濟戰略,更是現象級的產業實踐。什么是數實融合?怎樣把握和推動數實融合?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只有更加深入地探討數實融合、更有效地凝聚共識,才能助力業界更好擁抱數字化帶來的變革。
“數實融合”并不是說數字經濟不是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以滿足生產經營為目的的經濟活動。數字化能夠幫助產業升級轉型,數字化的實體經濟是高質量實體經濟,數字化的實體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體。數實融合從來不是說數字經濟不是實體經濟,數字經濟不是實體經濟是一種誤讀。
實體經濟不只有農業和制造業,還應該包括服務業和其他新興行業。實體企業也不能簡單按照一二三產來區分,其業務實踐實際上已經把一二三產做了各種融合,比如農業的工業化、制造的服務化等。
目前,中國正處在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全社會對數字經濟的研究和理解百家爭鳴,基于不同認知、視角和發展階段對數字經濟給出不同的解讀,有待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理解,形成清晰一致的認知。
數實融合是數字化向非數字實體經濟的應用、滲透和重塑
數實融合有四個重要特征:
一、數字化要素向非數字實體經濟融合。這些數字化要素包括數字技術、互聯網、5g、云計算、數字人才等。
二、創新驅動和結構升級是數實融合的變革路徑。創新驅動是指發展動力的轉換,從規模驅動轉換到創新驅動。結構升級是指經濟形態升級,產業結構從低級形態升級到高級形態。數實融合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動力轉換和結構升級不斷推進的過程。
三、數實融合的核心任務是產業數字化。
四、數實融合的不斷深入是分階段的,可以用IT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作為階段性的標志來看待數字融合。
阿里研究院認為, 數實融合是數字化的各個要素,與產業或實體經濟中非數字化部分不斷深化融合的過程。數字技術不斷創新和產品化、產業化帶來GDP增長,也就是數字產業化。在此技術上,技術向產業滲透帶來產業數字化,經歷了IT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三個階段。隨著實體經濟中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范圍不斷擴大,特別是產業數字化的更快擴大,實體經濟出現了創新驅動和結構升級的路徑特征。放眼未來,隨著實體經濟中更多部門完成數字化,實體經濟體系就會變成數字化的實體經濟體系,達到數實融合高級階段。數實融合不斷深化,會引發效率的變革、創新和重構,帶來產業和企業競爭力升級。
實體經濟是數字實體經濟加非數字實體經濟。數字化的種種要素、數字化的企業,與非數字的實體經濟部門、企業,可以也正在推動進一步深度融合。
面向未來,必須把握數實融合第三次浪潮帶來的歷史性重大機遇
數實融合不是今天才開始,長周期看,阿里研究院歸納出數實融合的三次浪潮。
數實融合的第一次浪潮:IT技術向工廠、辦公室、家庭滲透。
這次浪潮是以計算機、光纖通信網絡等IT技術的發展而啟動的,以各種應用系統安裝到個人電腦和企業內部為主要標志。計算機的發明,特別是個人電腦,讓IT技術加速進入了人們的辦公和生活場景,ERP、CRM、MES等系統也進入到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場景中。大型企業身先示范,用IT技術解決控制和流程管理問題,提高了效率。數實融合的第一次浪潮催生了IBM、微軟等代表性企業,先后登上全球公司市值榜首,其規模更是在2010年后達到13位數,即萬億級市值規模。在這些企業的倡導下,標準化、規范化和互通是彼時數實融合的價值理念。
數實融合的第二次浪潮:Web、APP、云計算向消費、商業、支付、物流廣泛滲透。
3G移動通信技術成熟后,手機可以接入到萬維網上,進一步催生了手機應用誕生,揭開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幕, 4G、5G加速滲透,帶來信息通信業向網絡化發展的大變革,催生了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技術,在批發、零售、支付、物流、社交媒體等大規模用戶市場里面廣泛滲透,形成了數實融合的第二次浪潮。這一波浪潮因互聯網、云計算、3G等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而啟動,以“互聯網+”或者網絡化為主要的標志,“互聯網+”各個行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廣大中小企業是第二次浪潮的融合途徑。網絡效應帶來數字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催生了以蘋果為代表的“14位數企業”,即市值達到10萬億規模。蘋果公司不只售賣終端手機,而是疊加大量手機應用,成為應用平臺。在眾多科技平臺企業的倡導和踐行中,網絡、協同、開放、透明和責任是第二次數實融合的價值理念。
第三次浪潮: 萬物智能與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
今天,數實融合正進入一個“大戲”頻出的新階段。從IBM沃森出現開始,后來的AWS、阿里云、人工智能、泛在網絡、區塊鏈、web3.0、元宇宙、ChatGPT 等技術不斷涌現,預示著萬物智能與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等產業規模巨大的“大行業”正在啟動融合,產業創新和應用將出現規模化的效應。會不會有“15位數企業”,即百萬億級市值規模的企業出現?或者更多10萬億市值規模企業會出現?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正撲面而來,智能化是其主要特征。智能化技術的就緒度和大行業的就緒度,如果能夠剛好合拍,就會發生深度的產業創新變革,智能化平臺生態與大行業各個產業主體廣泛融合,會推動經濟高速增長、高質量發展。數實融合第三次浪潮的主導價值理念,將是開放、透明、責任、共享和科技倫理,科技發展必須以人為本。
今天,在汽車工業中,數實融合第三次浪潮已經顯著地發生
汽車工業一直是數實融合進程的領先行業。
機械化時代,ERP等IT系統在汽車產業向德國、日本、美國等轉移的過程中就已經武裝了汽車流水線生產進程。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吸引了一批汽車制造基地轉入,帶動汽車工業成為中國最早啟動數字化進程的領域。
在機械化階段的尾期,電子化開始滲透到機械化汽車中,汽車成為機電一體化的產品。一輛整車中,各種傳感器、控制器用各種電子化器件來做的,芯片和代碼占據了整車成本相當大的比例。2000年以后,互聯網廣泛應用,汽車工業也連到了網上。在工廠內部,IT系統向網絡化融合;在汽車產品中,出現了車聯網。
今天,智能化汽車已經誕生,而且恰逢了汽車動力的革命。動力系統從燃油驅動轉向電力驅動的這項工業創新,讓整車機械系統和動力系統簡化,給智能化提供了廣闊舞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無論是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還是車和道路交通的數據采集系統,或是人和車的交互系統,都有各種數據采集以及數據處理的算力系統在支撐,包括車輛銷售和服務也已經通過互聯網直接面對消費者,車輛召回以軟件更新的方式實現。汽車產品,已經被云網端一體化的全新技術體系所重新定義,成為生產制造和服務運營一體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產業。
在汽車工業數實融合的實踐中,我們學到什么?
新能源是巨大的產業技術變革。汽車工業的機械系統和它的動力系統發生根本變化。
同時,數字化智能要素已經準備就緒。數字技術的積累,包括芯片、軟件、互聯網、5g、云計算、數據采集系統、處理系統、算法等技術都已經準備就緒。
工業技術的創新和智能化技術的創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汽車工業的深度數實融合,推動汽車工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這樣的數實融合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諸多領域,也正在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發生。這就是我們即將迎來的,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把握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的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關注顛覆式的技術創新。信息、通信、產業各個領域、各種技術不斷涌現、演進,要高度關注并持續投入技術創新。
第二個要點是關注大量顛覆式技術在大行業的規?;瘧谩?/strong>這個進程將開啟產業的升級、變革和重構,會帶來沖擊,更會帶來經濟的巨大增長,推動是實體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中,不只數字技術創新,行業更要創新。
第三個要點是關注技術的價值觀。數實深度融合涉及到經濟、社會和人。智能發展會不會對隱私構成威脅和沖擊?腦機接口會不會改變我們大腦和人們的存在?在擁抱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技倫理,堅持開放、透明、分享、責任、倫理和敏捷治理的理念。新的智能經濟發展需要精心呵護,有底線、有紅線才能推動產業更好的發展和創新。
穿浪前行,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已經撲面而來。它是在第一次浪潮IT化,第二次浪潮互聯網化的基礎上展開的,不是拋棄前兩個浪潮,而是兩場浪潮上疊加而來的。經濟產業的深度智能化,也就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實現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可能路徑。第三次浪潮將帶來重大技術和產業的創新,強化數字技術創新融合,獲得巨大發展。
回顧數實融合前兩次浪潮,每一浪潮都推動了企業創新,加深了數字化和實體企業的滲透融合,推動了產業升級,從而推動GDP或者經濟增長。第三次浪潮也不例外,它將為經濟高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綜合來看,數實融合的路徑非常清晰:
是產業技術的創新,化不可能為可能!
是數字技術的創新,化不確定為確定!
是產業和數字技術的創新融合在一起所釋放的疊加效應,引發新的產業和結構重構,推動產業升級,從而推動經濟進入高層次的一個發展階段!
我們正處在從一浪到二浪,從二浪向三浪去邁進的過程中,有些企業可能是一浪中的企業,有些是二浪、三浪中的企業。一家企業內部不同的生產經營環節中,有的環節是一浪的狀態,有的環節是二浪或者三浪的狀態。穿浪前行,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實體經濟只有數字化和非數字化之分,企業應擁抱數字化帶來的變革,用產業創新和數字技術的融合,推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讓“二浪企業”能夠穿過浪花進入到“三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