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5月16日,第二屆中國語文教育高端論壇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進語文課堂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百年附中會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400位中小學教師和教研員參加本次論壇。
今年論壇以語文學科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通過專題講座、示范課聽評課、名教研員論壇及核心刊物主編論壇等多種形式,研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革命傳統的認識問題,探討其進課堂的科學路徑與方式,重點突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學,解決一線語文教師實踐操作難題,促進新時代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在“政策方向與理念認識”模塊部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康震教授對《沁園春·長沙》《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等毛主席經典詩詞進行了精彩講解。李小龍教授在《四大名著進課堂》專題講座中指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與“傳統文化進課堂”不謀而合,名著本身篇幅長,內容廣,閱讀名著不僅能訓練思維,更有助于擴展視野,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進課堂的路徑與策略”模塊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張檸教授作《紅色經典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專題講座。張檸教授強調,要對紅色經典進行全面深入剖析,才能把革命傳統教育真正融入語文課堂。資深教授王寧基于對中華傳統文化重視“人文教化”的深刻認識,指出語言文字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是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根基,應將語言文字教育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李煜暉副教授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和語文傳統文化考試評價現狀,展望了傳統文化考試評價體系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傳統文化及革命傳統進語文課堂”教師示范課環節,論壇邀請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語文教師劉媛、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語文教師閆蓓、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張洋分別對《小英雄雨來》《賣炭翁》《荷花淀》進行示范性說課,并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李英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學語文教研室主任王彤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衛東三位老師進行專業點評。
名教研員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欣歆主持,邀請成都市錦江區教科院語文教研員易曉、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中學部副主任吳東、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張全民分析當代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于課堂教育教學的現狀,對兩個文化進課堂有什么重點值得注意、可能會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如何在課堂中更好的推進教學研究等相關問題作出回應。
核心期刊主編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煜暉主持,《課程?教材?教法》編輯部主任劉啟迪、《中學語文教學》雜志主編張蕾、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語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報刊中心主任張程、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基礎教育期刊社語文學科主任羅先慧等嘉賓圍繞核心刊物需要什么樣的文章、教師發刊可以選擇的主要方向展開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