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領域
生產管理 > 精益生產
適合行業
電力能源行業 生產制造行業 汽車服務行業 教育培訓行業 其他
課程背景
企業經營思想主要有三種:成本主義、售價主義、利潤主義。當前市場狀況是價格競爭激烈,原材料行情上漲,人工普遍上漲。內外夾擊下,企業的經營面臨巨大壓力,甚至部分企業因經營不善而陷入困境。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是通過外部漲價消化成本上升?還是通過內部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基于此狀況,本課程重點講述企業的精益生產效率提高方法和成本控制的秘籍。幫助企業理清效率的本質,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課程目標
▲掌握精益生產的發展歷史與管理精髓 ▲掌握精益生產IE七大改善手法工具的運用 ▲認識真假效率 ▲掌握提高效率的點線面組合拳技術 ▲掌握生產能力的計算方法 ▲掌握衡量效率的指標體系
課程時長
兩天
適合對象
生產經理、生產主管、一線主管、IE工程師、工藝管理員
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
第一講:精益管理概述
1.精益生產的起源和發展
2.精益生產的特點
3.精益生產體系與結構
4.精益價值流分析
案例分析:某世界500強企業的精益一個流案例
第二講:精益生產效率改善的點線面技術與方向
1.真假效率分析
2.效率改善的誤區
3.點的技術改善方向
4.線的技術改善方向
5.面的技術改善方向
6.效率三大指標(OEE/OPE/UPPH)
7.企業常見7大浪費現象的分析
案例分析:某大型上市公司的OEE分析
案例分析:某企業通過7大浪費尋找與消除,為公司創造500多萬元效益
第三講:動作效率分析與改善手法
1.什么是動作分析?
2.動作分析的目的及作用
3.人體動作5大等級
4.動作分析20大原則
案例分析:某企業通過對裝配崗位動作分析進行改善,提高生產效率30%以上
第四講:作業效率分析與改善手法
1.作業分析的三種形式
2.什么是人機聯合分析?
3.人機分析的目的與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雙手法?
5.雙手法分析的步驟
案例分析:對加工完的一批軸套零件檢查其長度并裝入套筒,效率提高40%
案例分析:某企業沖壓崗位通過人機分析,讓機器設備利用率提高50%
第五講:生產線平衡改善技術分析
1.什么是標準工時
2.標準工時如何制定的?
3.標準工時的作用有哪些?
4.標準工時制定的秒表法
5.模特法PTS工具
6.什么是節拍
7.工站、瓶頸時間
8.單件標準工時
9.生產線平衡
10.工時平衡率
11.生產效率(生產力)
12.B值與F值的解析
13.生產線平衡十步法
案例分析:某電器企業生產線平衡有67%提高到90%,產生效益300多萬元
第六講:程序分析與改善手法
1.什么是程序分析?
2.程序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程序分析的三種類型
4.程序分析符號有哪些?
5.程序分析改善法的主要方法
案例分析:某企業的工藝流程分析圖
生活案例分析:醫院看病的程序分析,讓看病等待時間下降60%以上,是如何做到的?
課程標簽:生產管理、精益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