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離不開文化和理念的傳承;離不開技能和技術的傳播;離不開信息和知識的傳遞,因此,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更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培訓師,肩負著企業中文化理念傳承、技能技術傳播與知識信息傳遞的重任。
人才的培育和訓練是企業的當務之急,但傳統的“走出去”或“請進來”的培訓方式要么“水土不服”,要么“基因不對”。
如何將組織既有崗位專業經驗進行總結、梳理、沉淀、升華和傳播,創造“每個人都在教、每個人都在學、人人皆需為師、人人皆能為師”的內部機制與氛圍是企業最有戰略性的投資。
本課程與傳統TTT課程的區別:
1、本次課程彌補了傳統《TTT培訓師培訓》重演繹輕內容的弊端,強調:“先有內容,后有呈現”
2、以“培訓課程為中心”,先幫助員工梳理自己的崗位經驗,變成課程,確保:“有東西可講”然后再教他:“怎么講”(業界俗稱“后TTT時代”);
3、規避了過去在培養內部培訓師時的“市場化傾向”:企業不是為了培養可以走穴的“市場化通用類講師”;而是成為貼近企業業務需求的實戰化兼職培訓師,降低企業人才培養風險。
4、強調以任務為導向,對績效負責。降低培養難度(只需掌握本崗位所授課程相應的方法與技巧即可)。
我們回歸培訓本源,更加符合企業績效的要求,更加符合成人學習特征,從而使我們在從事文化理念傳承、技能技術傳播與知識信息傳遞的工作中更有效果。
課程時間:2天標準版(讓所有參訓學員“有課 能講”)
課程大綱:
時間安排 第1天上午 教學方式
(主要) 講解 活動 案例 討論 視頻
課程主題 出發:概念篇
隱性經驗顯性化:設計篇01 階段性成果 《課程規劃藍圖》(初稿)
出發:概念篇
0-組建學習小組
0-建立學習文化
概念篇01:培訓
1.1-培訓的定義
1.2-培訓的意義
1.3-培訓的趨勢
概念篇02:培訓師
2.1-培訓師的角色
2.2-培訓師的任務
概念篇03:內部課程
3.1-內部課程開發導向
3.2-內部課程開發標準
時間安排 第1天下午 教學方式
(主要) 講解 示范 練習 輔導
課程主題 隱性經驗顯性化:
設計篇02:萃取課程內容
設計篇03:優化課程結構
顯性成果標準化:
開發篇01:PPT演示文稿 階段性成果 《課程結構思維導圖》(初稿)
《PPT演示文稿》(模板)
第一階段:隱性經驗顯性化
設計篇01:確定課程定位
1.1-以任務為導向-擬定課程題目
1.2-以問題為線索-分析組織需求
1.3-以對象為主體-分析學員需求
1.4-以結果為目的-設定教學目標
設計篇02:萃取課程內容
2.1-內容來源
2.2-內容要求
2.3-萃取工具
設計篇03:設計課程結構
3.1-確定基本結構
3.2-優化課程邏輯
第二階段:顯性成果標準化
開發篇01:演示文稿轉換
1.1-課件編制原則
1.2-課程轉換流程
時間安排 第2天上午 教學方式
(主要) 講解 示范 練習 輔導
課程主題 顯性成果標準化:
開發篇02:匹配教學策略 階段性成果 教學流程與教學策略(方法)
開發篇02:匹配教學策略
2.1-學習導入
-激發動機
-建立信任
-引入主題
2.2-學習組織
-講解陳述
-展示示范
-練習演練
-總結輔導
2.3-學習遷移
-要點回顧
-目標檢核
-行動促進
時間安排 第2天下午 教學方式
(主要) 講解 示范 練習 輔導
課程主題 標準課程生動化:
呈現篇01:調整狀態
呈現篇02:梳理結構
呈現篇03:運用儀態
呈現篇04:強化演繹 階段性成果 《培訓師呈現基本要素標準》
第三階段:標準課程生動化
呈現篇01:調整狀態
要素01:緩解-緊張情緒
呈現篇02:梳理結構
要素02:開場-引人入勝
要素03:主體-邏輯清晰
要素04:結尾-意猶未盡
時間安排 第2天下午 教學方式
(主要) 評審 輔導
課程主題 評審:成果篇
上臺試講評審 階段性成果 師資評審
評審:成果篇
1.1-師資評審
-課程內容質量
-狀態的評審
-結構的評審
-儀態的評審
-演繹的評審
1.2-合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