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據中新經緯援引“巨浪視線”報道,近日,原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孟曉蘇表示,按照建筑面積計算,就像市場上賣榴蓮一樣,連皮帶核一起稱重。所謂“取消公攤”,就是切開榴蓮只賣果肉,價格就比帶殼賣的高出不少。無論帶外殼賣還是剝掉外殼賣,殼錢都是買家出。
孟曉蘇稱,公攤面積是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的差,賣房要分攤到客戶了,包括樓道、樓梯間、電梯、外墻厚度、陽臺的一半、隔墻的一半,還有分攤地下室、公共服務等等。
在過去,還有按照居住面積的算法,連自家廚房和衛生間都計算在外,這居住面積就更小了,誰都知道這些面積是房子的組成部分。
按照建筑面積算,就像在市場上賣榴蓮一樣,就是連皮帶殼稱重。所謂“取消公攤”,就是切開榴蓮只賣果肉,有的還去掉里面的核,價格就比帶殼賣的高出不少。無論帶外殼賣還是剝掉外殼賣,殼錢都是買家出。
這怎么能叫取消公攤呢?不可能攤給別人吧,如果有人跟你說只賣榴蓮果肉,再把榴蓮殼和榴蓮核賣給別人,那不就是騙子嗎?
孟曉蘇也表示,自己對于公攤的說法,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指責,網友說公攤把人害苦了,說要把公攤去掉。“最近聽說真的有把公攤取消的,就是某市住建委,這可顛覆了我的認知。”
孟曉蘇再次強調,取消公攤還是攤在購房人身上,把顯性公攤變成了隱性公攤。值得提醒的是,取消公攤面積后,房產證上的面積少了30%,單位房價往上提了42.58%,購房者沒占到任何便宜,還顯得吃虧不少。
孟曉蘇說,兩個房產證寫著不同面積,房子都一樣的大小,你覺得住戶更愿意拿哪個走啊?他稱當年就面對著這樣的兩難選擇,房產證上不如大一點好,把公攤面積標注清楚就完了。“因為我們是從福利分配住房走過來的,那個時候就是按照建筑面積計算的,如果要改成使用面積,那就得改變住房標準。”
有人說把物業費也把公攤面積包括在內不合理,他以為取消公攤就能把物業費降下來。“這就跟要把公攤賣給別人一樣的聰明人差不多,都以為別人是傻子。”
“居民對公攤有意見,其實想得到優質廉價的房屋,低收入的家庭更是需要得到保障房。”孟曉蘇稱,自己多年前呼吁加大保障房建設,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地方政府應該按照中央要求,加大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才對。“怎么能用取消公攤的虛招,去忽悠百姓呢?還耽誤了保障房建設的正事。”
最后,孟曉蘇講了一個笑話,他稱這個喜劇小品是“公攤去哪兒了”:某市小伙拿著房產證給準丈母娘看,丈母娘問不是100平方米的嗎?怎么成了70平方米了?小伙說公攤取消了,丈母娘就說哪里取消了,是人家蒙你了,還是你來蒙我們啊?
隨后丈母娘又發現房價還貴了很多,比別人多付了40%還多,她不僅發現這小伙子滿口瞎話,還假裝聰明,其實是個傻子。
“公攤沒取消,媳婦被取消了。感謝您聽我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