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職場幸福力打造
課程背景:
我們人生真正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幸福,還是痛苦?我們期望幸福,然而我們卻在親
手締造痛苦!幸福先天遺傳的,還是后天習得的?為什么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
,我們感受到越來越不幸福?幸福是一種特質,還是一種能力?傻樂是幸福嗎?生活的
本質是幸福的嗎?現實生活中的高壓力狀態下,追求幸福奢侈嗎?
幸福感是主觀的,還是可測量的?相信幸福,你就可以獲得幸福!選擇幸福,幸福將
與你相伴!從現在開始,修煉自我的幸福感,積極寧靜,感恩喜悅,接納自己,悅納他
人的人生態度,就會收獲幸福與快樂!過去我們曾經喝了不少的“雞湯”,今天讓我們回
歸基本的“人性”,從“幸福心理學”的視角真正幫助各位獲得內心的成長與人格發展,向
幸福出發……
課程特色:
以“心理學”為核心學科,融合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危機干預、管理心理學、健康
心理學、壓力咨詢與管理、積極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營養保健學、心理咨詢等相關
學科的知識點;
●
定制化:汲取國內外先進的壓力管理的成功經驗,結合國內企業員工的本土化需求,以
及本地化的實踐經驗而更好地幫助學員進行溝通技能的管理與成長。
●
實戰性:壓力管理相關的技術和方法,均以心理學的實證研究為基礎,培訓師自身的親
身修煉,并輔之國內學員的大量實踐而不斷完善,確保學員能從中獲得一套真正屬于自
己的壓力管理解決方案。
●
職業性:培訓后為學員提供后期的輔導溝通,切實幫助學員能學會時間管理的技能,最
終提升工作績效。
課程方式:
講師講授,影視分析、案例討論、互動交流,分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現場輔
導,催眠放松,自我覺察,行動方案;
課程收益:
● 認識自己,成長自己,有意識地去學習實踐,發展內心的正能量,追求幸福人生;
●
建立健康成熟的人格模式,提升員工的工作績效和自我效能感,發展積極心理觀,服務
于企業;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
1. 中層管理團隊、企業核心管理或技術團隊、中小企業高層;
2. 銷售類、客服類、管理類、研發類等崗位核心團隊;
3. 金融、電信、IT業、政府機構等高壓行業;
4. 其他希望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績效的人群;
課程大綱
第一講:幸福導語:初識幸福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1. 為什么需要幸福?
2. 到底是什么偷走我們的快樂?
3.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幸福感
4. 積極心理學的緣起: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5. 何為幸福?幸福的真諦是什么?
6. 淺析幸福感理論
視頻FLASH:人的一生
7. 解讀人生的四種漢堡模型
8. 幸福的意義和目標
9. 幸福2.0的PERMA模型
1)塑造積極的情緒
2)全心投入,樂在工作
3)打造和諧的職場關系
4)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工作
5)在工作中尋找個人的成就感
第二講:塑造積極的情緒的三階段(掌控感 vs. 幸福感)
一、情緒爆發階段
1. 覺察自我情緒
2. 情緒的應激反應模式:Fight or Flight
影視案例:半夜吵鬧電話
3. 情緒壓力的一般適應模型GAS
4. 在情緒反應環中干預
1)預備階段Preparation
2)解讀階段
3)升級階段(憤怒情緒爆發)
二、情緒處理階段
心理學效應:白熊效應(諷刺反彈理論)
1. 焦慮情緒的本質:安全感、掌控感
1)正念減壓療法MBSR
體驗活動:正念呼吸法
2)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
三、情緒力修煉階段
1. 情緒源自想法(認知)
心理學現象:選擇性消極關注(老婆等老公回家)
心理學實驗:疤痕實驗(投射心理)
NLP理解層次分析(識別情緒背后的念頭)
2. 解釋風格PPP vs. TIE
3. 心智模式的三維度
4. 感恩心修煉
5. 正念人生法
第三講:全心投入,樂在工作(價值感)
一、覺察職場狀態
1. 投入忘我 vs. 度日如年
2. 職業倦怠 vs. 樂在工作
3. 樂在工作
1)為什么要工作?
2)為誰工作?
3)到底如何工作?
4)幸福工作的MPS模型
二、內涵
1. 意義感
2. 快樂
3. 優勢
三、如何達成自我MPS模式?
1. 重塑工作的使命感:增加意義和快樂
2. 接納自我的職場角色
3. 感恩工作
團隊共創法:如何才能全心投入,樂在工作?
第四講:打造和諧的職場關系(歸屬感 vs. 孤獨感)
一、職場關系和諧
1. 性格溝通
影視案例:混帳——以你為恥
2. 從DISC性格分析看職場溝通
1)如何管理好你的上司?(與上司和諧相處)
2)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同事相處?(改變vs. 接納)
3)如何與不同性別的同事相處?
體驗活動:正念禪修——寬恕與原諒(放下內心的憤怒)
二、正念溝通的POLE模型
1. 暫停
2. 對當下情境保持開放
3. 深度聆聽,并覺察自己注意力漂移時將其帶回
4. 帶著不傷害的意愿說出真相
5. 改變的動力
6. 窮則思變?(知恥而后勇)
三、覺察自我的完美主義傾向(人格)
四、自我接納的三個維度
1. 生理自我
2. 心理自我
3. 社會角色自我
第五講: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工作(意義感 vs. 空虛感 )
一、超越自我的目標
1. 重新解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需求
2. 人生的四大終極命題
二、人為什么活著?
1. 過度娛樂(游戲、麻將)——空虛感
影視案例:人生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向死而生)
2. 超我目標的五大原則
3. 在工作中實現意義感:袁隆平、馬云、曼德拉
4. 埃里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完滿感 vs. 無意義感
5. 如何設立自我的超我目標,實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第六講:在工作中尋找個人的成就感
一、成就感的來源是什么?(成就公式)
1. 成就=技能 X 努力
2. 技能:一萬小時理論
3. 努力的兩要素
1)自律
2)毅力
4. 探索內心的底層需要:尊重與認可
二、內在動力法
1. 設立自我和諧的目標(為何要工作?)
2. 成就目標的兩種類型:掌握目標、成績目標
3. 評價成就目標的三個標準:任務標準、自我標準、他人標準
4. 心流模式Flow
5. 幸福工作學習的兩種模式
1)溺水模式
2)性愛模式
小組研討:如何在工作獲得心流體驗,增加工作的成就感?
小結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