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道德經》的正真難處在于解構《道德經》的底層邏輯與根本智慧。
本講座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以自己思想境界實證主義學派的體系思維,將《道德經》的最底層邏輯與根本智慧總結出來,為人類社會開啟一扇智慧的窗戶。
課程目標
1理解世界萬物的來源與歸宿,理解老子大“道”的規律
2如何安身立命,才能更好的處事以及更好的自處。
3理解人生幸福的本質,如何才能找到真實的自己
課程對象
企業領導、各級干部
職場精英、政府官員
傳統文化愛好者
課程亮點
1縱橫捭闔,以自己系統的思想體系,串聯《道德經》智慧
2打通中西哲學,以《道德經》智慧論述東西方各哲學與宗教流派的思想境界
3知行合一,以自己實證主義哲學思想體系解說比較東西方智慧
4以《道德經》原著的四層境界,解說《道德經》的六大根本智慧。
課程收益
1為大家找到安身立命,精神自由的文化依據。
2了解社會運行的規則,獲得升華生活工作智慧的方法論。
3了解《道德經》底層邏輯與根本智慧,增長人生智慧。
4學習創造性發現天道規律的專業技能。
5理解道法自然,找到自己本來的樣子
6學會精神如何轉化。窺探生命發展的規律,看到人生幸福的本質,從而獲得生命境界的升華。
課程大綱
第一講:根本智慧與功能
一:什么是智慧
1智與慧的關系與區別
2獲得智慧的三個條件
二:智慧的四個層次860
1對鏡智、根本智與般若智1700
2道德經中的根本智。
三:我們講哪些內容
1道德經的六個根本智慧
2道德經閱讀的邏輯結構與方法
四:課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收獲
1理解《道德經》底層邏輯與根本智慧,增長人生智慧
2了解道家面對工作與生活的處事哲學與方法
第二講:有生于無
一:有與無的關系
1人類的兩個世界
2人生內在成長的三個層面
二:道德經的論述結構與核心本質,
1道德經的四個根本智的循環論述結構
2道論的核心本質
三:道德經的論述方式
1世界第一原理——天之道
2天之道與人之道的關系
四:“道”的本源及根本智慧。
1“道”是自本自根
2“道”是世界的本源
3有生于無是世界的第一根本智慧
第三講:反者道之動——反動
一:有生于無的過程——反動與創造
1無中生有的創造過程
2認識世界的方法與路徑
二:辯證邏輯的終極——反動
1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
2邏輯思維與逆向思維
三:道德經核心方法論
1反者道之動
2弱者道之用
3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四:世界總規律
1“道”是自本自根
2“道”是世界的本源
3“道”的根本智慧——柔弱
第四講:道沖
一:道沖的目的:拿得起,放得下
1道沖的根本邏輯
2道沖的方法論
二:道沖就是陰陽思維
1道沖與陰陽思維的根本智慧
2陰陽思維的方法論
三:沖氣以為和即中庸
1道沖的龍蛇之變
2道沖與中庸
四:道沖的方法論。
1道沖的方法論是和光同塵
2內方外圓,同流而不合污是道沖的德顯
第五講:執古御今
一:執古御今——無為之道
1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崇道心抑人心
二:道的特色——整體性與規律性
1道紀的第一原理——整體性yu 規律性
2修“道”悟“道”的過程即尋找第一原理的過程
3怎么尋找《道德經》一書中的第一原理
三:道紀——尋找第一原理
1從“虛”“靜”的修煉創造性的發現《道德經》修煉的規律
2研讀《道德經》的核心技能是創造性的發現
第六講:道法自然
一:道的超越性:自本自根
1整體性與永恒性
2自本自根的唯一性
二:道法自然:活成自己本來的樣子
1“道“與“德”的關系
2“道“的本質追求就是活回自己本來的樣子
三:轉識成智
1收回妄心
2無住而生其心
第七講:轉識成智
一:道的轉化性與因果律。
1轉識成智的三個初步過程
2大道泛兮的轉化性與因果關系
二:內圣外王之道
1內圣外王是“天道”的要求
2內圣外王是入世修行的大乘佛法
三:精神的提升與轉化
1人生的目的就在于精神人格的不斷提升與轉化
2人生幸福的邏輯就在于精神的不斷提升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