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特色與背景:
大多中國制造業大多數呈“低、小、散”特征,全球經濟危機的到來,那些曾經依靠大量的低廉勞動力、原材料,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再配以最大限度壓低價格的方式成長起來的企業主們,再也不能把他們生產的廉價產品順利輸送到全世界各個需要廉價產品的角落了。
生存還是死亡?這對2014年的中國制造來說,是個問題。
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實現了新一輪工業化。這個工業化驅動了城市化,從而帶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和初步現代化,經濟無法維持高速增長,原來依托于高增長的體制就不能不進行調整-轉型升級。
課程大綱
一、中國制造之惑
1.中國民營企業“曇花現象”
中國企業的發展規律可用一句話來形容:“壽命短、長不大,大不強、長不久”!
2.明晰中國制造業的大背景
3.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
4.中國傳統制造業優勢
5.中國制造業業發展的瓶頸
? 中國制造以“廉”取勝而非以“精”取勝。
? 中國制造為“在中國制造”而不是“由中國制造”
? 中國研發為“在中國仿制”或“由中國山寨”
? 中國制造只是“中國組裝”
? 中國制造的增值回報分析,仍處于產業的低利潤區;
? 研發、制造和銷售業務系統兩端弱;
? 核新技術與核新零部件依賴進口,無自主知識產權;
? 產業結構低下,兩高兩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術含量、產品附加值較低)
6.企業失敗的原因分析
? 戰略決策失誤
? 對行業發展方向判斷失誤
? 過度擴張和盲目多元化
? 金融衍生品等虛擬經濟盲目發展
? 過于依賴OEM模式
? 道德、社會責任的缺乏和監管缺失
? 基礎管理缺乏、薄弱等等……
7、生存還是死亡
? 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源
? 中國制造兩高兩低不可持續性的生產模式
? 企業競爭力的五大指標
? 制造業面臨著30年來最嚴峻的考驗
? 大轉型、大變革:找死?等死?
二、企業內憂外患
內憂:
1、、創業發展先天不足;
2、、以賺快錢、快賺錢為第一目的;
3、、缺乏核心戰略與發展規劃;
4、產業集中度不高;
5、政策短板;
6、產業準入天花板;
7、財務管理缺失、信用不足、融資困難;
8、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外患:
1.我國經濟宏觀調控迫在眉睫;
2.期間國際金融海嘯來襲;
3.經濟的急速下滑,市場 激烈震蕩,生產經營困難,減產、停產、保生產…;
4.人力與材料成本急速上漲,通漲與通縮并行;
5.人口紅利消失;
6.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貨幣戰與貿易壁壘接踵而至;
7.金融危機蔓延,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惡化,外部危機的延伸,更加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8.政府政策不明朗、不確定?
三、轉型升級核心
1.轉型發展修道而保法-中國制造經營思路9反思
2.轉型升級擇人而任勢-變革先變人,思路決定出路!
3.變革哲學“無形決定有形”維新恒變---國家與企業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唯一的路
4.社會轉型、經濟轉型、企業轉型
5.企業經營管理治理
6.企業戰略的總體思路
7.經營管理目標規劃思路
8.建立有效的人才治理機制
9.建立共和的企業文化
四、轉型八大方略
1、“朝陽產業”向“戰略產業” ;
2、“多元化”向“歸核化”;
3、“跳躍式”向“可持續性”;
4、“弱小散”向“產業高集中度”;
5、低成本”向“差異化”;
6、“區域梯度轉型-產業轉移”;
7、“OEM向ODM,OEM向OBM;
8、“人治化向規范化 、精細化。
五、轉型九大路徑
1、管控模式扁平化;
2、管理精細化 ;
3、產品研發創新化機制;
4、技術升級;
5、塑立自主品牌;
6、渠道、終端深耕細作化 ;
7、優化完善資金鏈、強化現金流量與流向管控;
8、供應鏈一體化;
9、 實現管理信息化
六、管理升級策略
當今,很多企業管理專家教授和民企老板紛紛嚷著要引入西方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對民營企業進行改造,殊不知,他們正在犯一個嚴重的錯誤。。。。。。
1.管理模式的三個階段
? 經驗型管理
? 科學型管理
? 現代型管理轉型
2. 規范化管理導入
? 完善服務應用平臺體系的建設
? 完善生產計劃控制的模式
? 完善企業供應鏈管理加強應變能力
? 完善成本核算強化成本控制
? 優化人工管理信息分散、完善的基礎數據
? 優化完善組織機構和業務流程
? 強化管理制度化去人治化管理現象
? 強化管理工具科學化應用與標準化、程序化
3、精細化管理導入
組織扁平化改革
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崗位
推行生產均衡化、同步化模式
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模式
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
推行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
實現零浪費、優品質、低成本精益生產體系
實現高效率對接市場需求模式。
結束語:
中國制造業已經完成了“量的積累階段”,進入以企業全面轉型和提升為核心任務的“質的提高階段”,中國目前只是制造大國,并非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在快速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由大到強須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競爭要求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快、產品質量高、價格低、交貨及時、服務好。這些市場競爭的武器與制造業治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