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前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長期從事金融學理論、金融社會學、量化歷史、經濟史、新興市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等相關課題研究,享有《24堂財富課》、《金融通識課》、《文明的邏輯》等著作。
財經早餐特邀陳志武教授做客《名人早餐會》欄目,與財友們分享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金融投資及理財方法、對“躺平”的看法、年輕人如何樹立婚戀觀等話題。
財經早餐:您此前在耶魯大學任教多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來到香港大學任教?二者做學術研究有何不同?
陳志武:我在上世紀80、90年代主要關注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比如美國的股票、期權和期貨市場。但是21世紀以來,我的研究興趣逐漸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更想要了解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所以下定決心從耶魯大學來到香港大學。
雖然我在耶魯大學和香港大學的研究話題發生了變化,但是研究方法差別不大,一是建立數學模型進行理論研究,二是用量化的方法對研究和假說進行實證檢驗。
財經早餐: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和其他三個大灣區相比,您覺得粵港澳大灣區會成為后起之秀嗎?
陳志武: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要面臨的挑戰非常多,因為不管是紐約大灣區、舊金山大灣區還是東京大灣區,它們都使用同一種體制,各自的文化、語言和法律基本相同,不存在障礙。
但是內地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在法律體制、語言文化存在的差異,有可能會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一體化形成障礙,這些障礙是其他三個大灣區都不會經歷的。
而且一些新的挑戰正在形成,比如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近年來下降得比較快,港交所一天的交易額從2021年的3000億港元左右下降到1000億港元左右,美國納斯達克中多家公司一天的交易額就超過1000億港元,比如蘋果、微軟和英偉達等。
財經早餐:在這種情況下,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突圍?
陳志武: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在中國經濟里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兩個大的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經濟帶息息相關。
所以只要把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帶的潛力發揮出來,打通研發、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那么背靠龐大的中國市場,內生的需求會帶來許多新的發展機會,依賴內循環的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粵港澳大灣區迎來的機遇將大于挑戰。
財經早餐:您曾說過“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的重要原因是缺乏金融知識和方法,更不會金融投資和理財”,那么對普通投資者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陳志武:我認為很多的投資者需要調整心態,獲得高收益率是過去做金融投資的重要目標,但是現在更優先的任務是保住已經到手的財富。
我認為投資者應該要更多地選擇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比如保險、養老金、國債等相對保值的理財產品,在此基礎上,再去考慮如何獲得高收益率。
如果過去20年沒有獲得高收益率,那么不要寄希望于未來的20年可以獲得高收益率。因為現在投資理財的夏普比率在下降,所以不要把追逐高收益率作為重點目標,應該把降低風險、資產保值作為投資理財的重點目標。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這個時代更應該追求精神財富而不是物質財富,因為當下的機會成本要比20年前低得多,可以在學習工作方面放松一點,努力去豐富、去拓展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己的一生過得豐富多彩。
財經早餐:近年來“躺平”成為一個社會熱詞,部分年輕人會選擇先“躺平”,等到看清了大勢后再去奮斗,你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陳志武:我認為能夠選擇“躺平”,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很高境界的人生狀態,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沒辦法放下身段選擇“躺平”。
我認為有的人本來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他的內心世界已經足夠豐富,更欣賞“躺平”帶來的慢節奏生活方式,所以主動選擇“躺平”,而這其實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
財經早餐:不是被動的“躺平”,而是主動的“躺平”的人還是值得點贊的。
陳志武:是的,我認為每個人內心的平靜是最重要的。因為我歷來是個向前看而不是個向后看的人,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什么,我該有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取決于我接下來會做什么,而不是以前做過什么。被動的“躺平”不可取,但是讓自己生活得更舒適的主動“躺平”未嘗不可。
財經早餐:您曾在書中提到“由于金融市場能提供精準避險產品,婚姻家庭不再是最優避險工具,年輕人結婚意愿有所下降”,那么您認為年輕人要如何樹立自己的婚戀觀呢?
陳志武:我認為人類的婚姻最初和愛情并沒有任何關系,完全是基于生存的公用目的而產生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反映了男性和女性的技能不一樣——男性適合干粗活,女性適合干細活。
所以通過利用男性和女性不同的體力優勢、人力資本優勢形成一個家庭,家庭總產出就會高于兩個人獨立的產出之和。而且兩個人建立一個家庭以后,就相當于一個利益共同體,能降低風險。
但是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發達,有了豐富的市場化工具以后,現在的中國人其實不再需要通過婚姻和家庭,來規避生老病死的風險,所以婚姻的經濟功能慢慢地被解放出來,婚姻重新回到感情上面。
財經早餐:許多人過去出于風險規避的考量而結婚,那么現在從個人感情的角度來看,您還提倡大家去結婚嗎?
陳志武:我認為感情仍然是第一位的,年輕人更應該以愛情為目的步入婚姻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