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平衡計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源自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與諾朗頓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執行長David Norton于90年所從事的“未來組織績效衡量方法”一種績效評價體系,當時該計劃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傳統以財務量度為主的績效評價模式,以使組織的戰略能夠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平衡計分卡主要是通過圖、卡、表來實現戰略的規劃。
平衡計分卡的出現,使得傳統的績效管理從人員考核和評估的工具轉變成為戰略實施的工具。使得領導者擁有了全面的統籌戰略、人員、流程和執行四個關鍵因素的管理工具。使得領導者可以平衡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確保持續發展的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打破了傳統的單一使用財務指標衡量業績的方法。平衡記分卡方法的引入改變了企業以往只關注財務指標的考核體系的缺陷,同時平衡記分卡方法下設立的考核指標既包括了對過去業績的考核,也包括了對未來業績的考核。
課程收益:
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國際上先進的戰略管理工具和績效管理工具,使用工具對公司戰略和經營計劃進行分解,落實到部門或者崗位,落實到具體的行動當中。通過對業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達到獎優罰劣、有效激勵的目的,提升企業整體績效、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的目標。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高中層管理者,HR總監,HR經理,績效管理人員,績效考核人員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 案例分析 實操演練 視頻互動 角色扮演 情景模擬
課程大綱
前言
一、企業發展與戰略
1. 傳統企業績效評價有什么弱點?
2. 哪些無形資產在為企業創造價值?
二、平衡計分卡簡介
1. 平衡計分卡是誰發明的?
2. 如何制定企業的績效指標?
3. 平衡計分卡為企業解決什么問題?
4. 平衡計分卡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第一講: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設計思想
一、平衡計分卡的體系
1. 作為業績評估系統的主要思考
2. 成果和驅動指標
3. 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
4. 內部和外部指標
5. 各項指標之間的關系
二、作為業績評估系統的平衡計分卡
1. 因果關系如何匹配
2. 建立四個維度之間的關聯
3. 建立四個維度的績效指標體系
4. 平衡計分卡在平衡什么?
第二講:平衡計分卡指標的設計步驟
一、繪制戰略地圖
1. 戰略管理的流程和內容
確定公司愿景、使命、價值觀
現場演練:各層級訪談提綱設計
2. 戰略地圖原理
3. 戰略地圖繪制
4. 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應用
現場演練:繪制公司戰略地圖
二、平衡計分卡與績效管理
1. 平衡計分卡在績效管理中的應用
2. 績效指標的設計
3. 績效指標的含義及其分類
4. 績效指標的意義及作用
5. 績效指標設計與選擇
6. 績效指標的分解
7. 績效指標常見問題
現場演練:指標分解工具1.指標分解矩陣;2.價值樹分解;3.魚骨圖分解;4.思維導圖分解
三、平衡計分卡體系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 指標討論
2. 成長期、維持期、收獲期不同指標設計
現場演練:指標檢視表
第三講:不同層級平衡計分卡的設計
一、企業平衡計分卡
1. 計劃與計劃管理
1)計劃要素
2)計劃管理—PDCA管理循環
2. 年度營銷計劃
3. 年度經營管理計劃的內容
二、部門級平衡計分卡
1. 目標體系的制定
2. 建立部門平衡計分卡的四個角度
3. 如何設定合適的目標
1)目標的SMART原則
2)目標分解的核心
3)目標舉例說明
4.各部門權重各有側重
現場演練:各部門指標設定
三、個人平衡計分卡設計
1. 建立目標關聯的目標體系
2. 員工的平衡計分卡
3. 建立員工平衡計分卡的四個角度
4. 行動計劃的作用
現場演練:關鍵崗位績效指標
第四講:激勵機制與平衡計分卡
一 、調研問卷
現場演練:調研問卷設計
二 、員工如何對待平衡計分卡
三 、基于平衡計分法的體系常見問題
1. 哪個部門負責管理平衡計分卡?
2. 執行平衡計分卡的組織有什么特點?
3. 運用平衡計分卡的障礙有哪些?
4. 公司級KPI體系的建立原則
四 、績效溝通與面談技巧
現場演練:績效溝通技巧的運用
課程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