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供應商管理對采購職能績效及組織價值的影響
1. 杰克韋爾奇眼中的采購
2.采購的杠桿作用是什么?
3.采購的五大核心任務是什么?
4.供應商管理在采購的核心任務里面的地位如何體現?
5.組織中的采購績效管理-采購管理與公司戰略的關系
6.現代企業供應商管理的挑戰有哪些?
8.采購如何**供應商管理為組織實現等價的增值?
9. 供應商管理與SCM的關系
10.案例分析:某全球500強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分析
第二章:如何更有效的進行供應商的SOURCING
A:專業的新供應商SOURCING的前提-供應市場的分析
1、什么是供應市場分析?為什么要進行供應市場的分析?
2、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生產供應廠家的數量
3、評估市場壁壘的一些量化指標
4、區域行業政策與法規的影響
5、供應商供應產品的分類
6、供應市場競爭狀態分析
7、原材料供應的特點
8、行業的生命周期階段
9、供應市場所在行業的利潤水平
10、撰寫供應市場的調研報告
11.實戰評估:XX公司供應市場調研報告
B:新供應商SOURCING的方法
1. 供應商尋源的方法有哪些?
2.SPM模型
3.SPM中采購品項的定位對供應商尋源的影響是什么?
4.“主動”和“被動”的方式來進行供應商尋源
5.從“等待與觀望”到“尋找與發現”
6.感知在供應商尋源里面的作用是什么?
7.供應商在采購尋源時需要提供的資料有哪些?
8.基于采購戰略的供應商尋源的特點是什么?
9.案例分析:選用競爭對手的供應商的利弊?
10. AVL已有的供應商應該不需要再進行SOURCING了嗎?
11. 案例分析
B:高級的SOURCING分析技巧
1.供應定位模型
2.供應商的動機與喜好分析模型
3.價值鏈模型
4.從小采購EPC到大采購PEPC的變革
5.五力模型-對供應商的競爭能力進行分析
6.提升供應商能力的三大戰略
7.SWOT的分析
8.供應商尋源的團隊分享-讓客戶先進店的方式
案例分析
第三章:系統性供應商評估的方式及評估過程的流程優化
1.討論:如何進行供應商的評估?
2.供應商評估的流程
3.SPM在供應商評估中的作用及重點?
---關健型品項
---杠桿型品項
---日常型品項
---瓶頸型品項
4.什么是成本導向的供應商評估技術?
5.什么是價值導向的供應商評估技術?
6.供應商評估過程中流程是重要的嗎?
7.全面的供應商評估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8.什么是供應商的商務審核?
9.什么是供應商的系統審核?
10.什么是供應商的制程審核?
11.授予前供應商評估的重點是什么?
12.授予后供應商評估與授予前的有什么不一樣?
13.感知在供應商評估中的作用是什么?
14.供應商審核是由采購部門主導的嗎?
A:授予前的供應商評估-商務評估,系統評估與制程評估
15.授予前供應商評估的步驟解析
16.為什么要進行供應商的商務評估?
17.商務評估是由哪個部門來做更有效?
18.商務評估的主要重點是哪些內容?
19.如何從商務評估看供應商的長期和短期能力?
20.一些值得討論的商務評估的測量指標?
21.商務評估的缺點是什么?
22.采購是系統審核的主導部門嗎?
23.如何發現供應商現場的一些問題?
24.系統審核里有問題的供應商就不可以用?
25.如何看待供應商的二次審核?
26.質量方面的供應商評估重要的考慮因素是什么?
27.如何對供應商進行成本降價能力進行評估?
28.服務的能力在供應商的評估中如何進行量化?
29.如何對供應商進行交期的評估?
30.產品生命周期如何影響供應商的交期評估?
31.如何**企業管理成本負擔來幫助進行供應商評估?
32.杠桿型采購項目的供應策略是否應該具有多樣性?
33.如何評價供應商對組織的積極性?
34.供應商系統審核容易出現的問題點是什么?
35.參觀工廠及生產線的注意事項
36.一些對供應商進行系統審核的參考表格
37.為什么在授予前要進行制程的評估?
38.制程評估對采購成本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39.是不是所有的采購類別都需要進行制程評估?
40.制程評估中采購是否需要參與?
41一些實用的供應商評估的技術-7C,SMART,5R等
B:授予后的供應商績效評估系統
-供應商的QDCS與年度審核及其它的績效考核的注意事項
42.什么是QDCS?什么是ScoreCard?
43.供應商的基本測量指標有哪些?
44.按SMART原則與六個因素來進行供應商的績效評估
45.所有的供應商都應該進行供應商的基本測量嗎?
46.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供應商的基本測量指標?
47.加權與不加權所得到的測量結果有差別嗎?
48.如何**供應商的評估來配合組織的供應商戰略?
49.供應商的高級測量指標有哪些?
50.如何從戰略的角度來評估高級測量指標?
51.所有的供應商都需要進行高級測量指標的評估嗎?
52.如何進行供應商的年度審核?
53.供應商的年審與ISO的要求如何取得一致?
54.降低供應商年審成本的一些方法介紹
C:有關供應商評估的一些其它內容
55.授予前的供應商清單
56.授予后的供應商清單管理及供應商分級管理
57.溝通對于供應商評估的重要性是怎樣的?
58.根據現有的供應商績效結果來評估供應商的持續改善的能力
59.如何對現有的供應商的不足進行幫助?
60.供應商評估的獎勵制度是否應該存在?
61.供應商評估中的利益相關者有哪些?
62.利益相關者的管理矩陣
63.討論:對系統性的進行供應商評估的問題?
第四章:如何進行戰略的采購與供應商的關系管理
1. 供應商日??冃Ш完P系管理和戰略績效和關系管理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買賣雙方關系圖譜?
3. 如何區分九種不同的采購與供應商關系?
4. 買賣雙方關系圖譜對供應商市場戰略的影響?
5. 采購方應如何了解供應市場來制定供應商的關系管理戰略?
6. 供應商感知模型
7. 如何理解供應商對與采購方關系的期望?
8. 采購方需要如何考慮供應商對我方戰略的感知?
9. 如何運用供應定位模型來進行針對性的供應商戰略管理?
10. 采購在企業的角色和定位對供應商關系戰略的影響有哪些?
11. 戰略供應商關系管理的全能模型:采購方/供應方市場管理矩陣
12. 案例分析
第五講:如何防范合同的糾紛?
1. 合同是契約嗎?
2. 一個人可以形成合同嗎?
3. 日常的傳真及郵件是合同嗎?
4. 口頭協議有效嗎?
5. 簽了字的合同就有效了嗎?
5. 要約與要約邀請?
6. 價格是所有合同的主要條款嗎?
7. 什么叫合同的履行?
8. 給付義務與隨付義務有分別嗎?
9. 格式合同的范圍
10. 為什么會產生合同糾紛?
11. 合同將不得含以下條款?
12. 不可抗力的合理性確定
13. 國際合同與國內合同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