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全體員工
目的
養生
內容
中國定每年公歷的3月17日為“國醫節”,旨在將中醫中藥發揚光大,造福全世界。中醫乃中國"國寶"之一,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說到中醫中藥養生,《黃帝內經》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經典養生古籍,這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的問世,開創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標志著祖國醫學由單純積累經驗的階段發展到了系統的理論總結階段。現在社會上讓人眼花繚亂的“養生說”讓人不知所措,我們不妨跟隨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賀娟一起探求《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為古代醫家托軒轅黃帝名之作,為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一般認為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該書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編者注:《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順應天時
賀娟院長介紹,《黃帝內經》認為天人合一,自然和人類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正如 《素問》中記載:“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善言天者,必應于人……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賀娟說道,自然界植物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人與天地相應,故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四時之法而成,人的生命活動也應遵循時令的變化規律而調節,才能維護體內陰陽平衡。人類生存在自然環境中,不能不受到自然界變化的影響,善于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在于能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變化,否則就會發生疾病。
自然界四季氣候變化必然影響人體,使之發生相應的生理病理變化,只有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使其身體適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才能避免邪氣侵害人體,防止疾病的發生。賀娟院長介紹,《黃帝內經》認為多數疾病都是因為自身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導致的,比如說飲食、睡覺、運動等。所以《黃帝內經》第一篇的第一段就告訴我們一些養生的基本法則:“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是指: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起居生活; 根據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調養鍛煉;飲食要有規律、要有節制;起居要有常規、不能混亂;勞動或者運動不能過量、要適度,過猶不及。
調理欲求
春天到來,人會顯得煩躁,賀娟提醒大家,人事紛爭,社會沖突,直接影響著人體身心健康,因此要精神內守,恬惔虛無,志閑少欲,節制嗜欲,不狂喜暴怒。如《素問》所說:“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是以圣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惔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此,則早衰之節也……”“內無思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使志安寧。”從而增強健康,使之長壽,否則給人帶來損傷,如《靈樞》說的“喜怒不節則傷臟,悲哀愁憂則動心。” 主張情志合乎養生健身的要求。《素問》說:“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因此,《素問》要人們“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這些論述指出了養生大法,要求情緒安定,精神愉快,做到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使人體氣血調順,氣機暢和,正氣旺盛,健康長壽。
生活誤區
另外,就平常養生之中存在的誤區,賀娟院長進行解答:
一、只要運動就對健康有益?
《黃帝內經》里面不像現代人或者是西方人一樣過分地強調運動。西方人的理念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只要運動對生命就是有利的,東方的理念不是這樣。《黃帝內經》認為“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單純長期保持哪一種狀態都是不對的,要各項活動摻和起來。中國古典文化的運動方式太極、八段錦、氣功也在動,但是動得非常和緩,現在人覺得太慢了,但它既能健身,又不會讓身體運動得太過劇烈。現在經常聽說爬山爬死人,跑步機上跑死人的。所以我認為“只要運動就是健康”這個理念還是存在問題。《黃帝內經》強調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訂運動量。
二、每天早起一杯涼白開可清腸排毒?
賀娟說,晨起喝涼白開,會大傷人體下焦陽氣。所以長期有這個習慣的人大多逐漸出現虛寒的病癥,女性出現痛經甚至閉經,男性出現胃病、關節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所以,還是建議早上起床喝一杯溫熱的蜂蜜水或溫開水,不要喝涼水。不同的保健專家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已經不知道聽誰的好了。其實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保健方法不是一概適用。
三、多補充睡眠才健康?
四季中的睡眠狀態是不一樣的。在冬季,提倡“早臥晚起,以待日光”,一般建議在太陽出來后再外出活動。但到了春季,提倡“晚睡早起”,早晨起床的時間可以適當提早。春季,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草木生長旺盛,人們的起居也可隨之做出相應調節。《黃帝內經》主張順應天時,那么對于睡眠應該每天幾點睡?幾點起床呢?
賀娟告訴我們,《黃帝內經》把十二個時辰跟人體的五臟做了一個對應,子時也就是現在的晚上11點到次日的1點對應的是腎。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都有不同的功能,有的主生發,有的主閉藏。腎主閉藏,腎里面藏著腎氣、元氣,是人生命的原動力,子時正是它行使功能的時候,我們怎么做才能促使它發揮功能?就是睡覺,讓人體的功能活動處于休息的狀態,所以我們睡覺應該是晚睡也不要晚于子時,但早起也不要早于雞鳴,否則也會對人體健康不利。
人物簡介
賀娟,女,1960年7月2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秘書長,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欄目特邀專家。師從著名精神病醫學專家王洪圖教授,從事《黃帝內經》教學、科研、臨床研究20年,主編、副主編相關著作10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30篇,著有《黃帝內經養生堂》,對《黃帝內經》養生思想有深入研究。并善于應用《內經》理論指導臨床,擅長對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精神類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