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率領并引導朝一定方向前進。從根本上說,領導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領導者是領導工作的載體,領導工作的創造本質決定了領導者必須具備創造性的素質。
案例一:“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全中國”
案例視頻簡介:秋收起義的部隊,攻打長沙的計劃失敗了,有人要求按中央指示,繼續攻打長沙。毛澤東認為,這是拿雞蛋碰石頭。他毅然率領起義軍,背著長沙向井岡山走去。在那里建立起了中國革命的**個農村根據地。
討論題:毛澤東把秋收起義的部隊帶上了井岡山,其領導創新亮點在哪里?
案例二:“應該去調查一下,老百姓為什么會罵我們”
案例視頻簡介:1942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開縣長聯席會議會場突然遭到雷擊。延川縣代縣長被雷電擊死。事后,一個農民說:老天爺不睜眼,咋不打死毛澤東!保安部門聽說后極為震驚,要把此事當作反革命事件來追查。毛澤東急忙制止說,你們倒是應該去調查一下,老百姓為什么會罵我們。這件事促使毛澤東反思黨的政策,決定精兵簡政。大生產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討論題:在毛澤東在本案中處理問題的方法中包含了怎樣的領導創新思路?
案例三:“對長春采取圍而不打,南下攻取錦州的方針”
案例視頻簡介:遼沈戰役打響以后,毛澤東的眼光便盯住了錦州,因為它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對長春采取圍而不打的方針,讓林彪率部南下攻取錦州。活捉守將范漢杰部下九萬人,東北的大門關上了。此役使國共雙方兵力的多寡對比顛倒過來。
討論題:“圍而不打,直取錦州”方針是如何體現毛澤東創新的軍事指揮藝術的?
案例四:“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案例視頻簡介:1947年蔣介石調動20萬大軍進犯延安。當時中國共產黨在陜北的兵力只有區區3萬余人。毛澤東力排眾議,決定撤離延安。毛澤東告訴人們,蔣介石打仗是為了爭地盤,我們打仗是要消滅他的有生力量。退出延安是為了打到西安。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討論題:毛澤東力排眾議決定撤離延安,蘊含著什么領導創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