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行績效考核管理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業,能很好的穩定企業的員工,激活員工高效的工作,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與員工利益分配相掛鉤,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通過績效考核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找到差距進行提升,最后達到雙贏。?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個人的進步,通過績效考核,把員工聘用、職務升降、培訓發展、勞動薪酬相結合,使得企業激勵機制得到充分運用,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對員工本人,也便于建立不斷自我激勵的心理模式 2、為什么很多企業考核的目的、指標不明確,不知道為什么要考核? 3、為什么大多數企業考核方式太簡單,標準不科學,而影響考核結果? 4、為什么有些企業對考核缺乏監督機制?考核結果無反饋? 5、為什么有些考核人員暗箱操作,考核過程形式化? 6、本課程《績效管理》由具有18年企業實戰管理經驗的劉明中老師主講,劉老師長期致力于人力資源系統的研究,并結合多年企業實戰管理經驗,采用案例分析、視頻展示、圖表演示、學員分享、互動游戲等方法進行講解,課程通俗易懂,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績效管理的方法與技巧,并且能快捷地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使企業的效益增長更快。
課程背景
1、實行績效考核管理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業,能很好的穩定企業的員工,激活員工高效的工作,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與員工利益分配相掛鉤,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績效考核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找到差距進行提升,**后達到雙贏。?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個人的進步,**績效考核,把員工聘用、職務升降、培訓發展、勞動薪酬相結合,使得企業激勵機制得到充分運用,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對員工本人,也便于建立不斷自我激勵的心理模式
2、為什么很多企業考核的目的、指標不明確,不知道為什么要考核?
3、為什么大多數企業考核方式太簡單,標準不科學,而影響考核結果?
4、為什么有些企業對考核缺乏監督機制?考核結果無反饋?
5、為什么有些考核人員暗箱操作,考核過程形式化?
6、本課程《績效管理》由具有18年企業實戰管理經驗的劉明中老師主講,劉老師長期致力于人力資源系統的研究,并結合多年企業實戰管理經驗,采用案例分析、視頻展示、圖表演示、學員分享、互動游戲等方法進行講解,課程通俗易懂,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績效管理的方法與技巧,并且能快捷地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使企業的效益增長更快。
課程收益
1、讓員工明確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使之達成統一。
2、提高員工績效,對績效不良的員工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3、能夠有效的激勵員工,達到薪酬的內部公平性。
4、績效考核可以分析出崗位與人員是否匹配。
5、能夠有效地建立培訓體系,是企業開發人力資源的依據。
6、績效管理是薪酬激勵的重要手段。
7、是企業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課程對象
企業高管、經理、主管、班組長、全體辦公職員
課程時間:1天(6小時) pm9:00—12:00 pm14:00-17:00
課程形式:講授法、互動演練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視頻教學法、學員分享法、課后作業法等
課程綱要
**單元 績效概述
1、績效
A、什么是績效
B、為什么要談績效
C、績效的特點
2、績效考核
A、什么是績效考核
B、為什么要實施績效考核
C、績效考核的作用
D、績效考核考什么
E、多久考核一次
F、績效考核存在哪些誤區或問題
G、績效考核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H、績效結果可運用在哪些方面
第二單元 績效管理
1、什么是績效管理
A、績效管理的定義
B、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區別
2、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3、績效管理的基本思想/理念
A、以目標為導向
B、注重總結與規劃
C、有針對性開展績效管理
D、與設定的績效的對比
E、BSC整合
F、全程性的績效管理
4、績效管理的組織分工
A、審批績效管理制度
B、審核績效考核標準
C、審批考核運用方案
D、處理考核申訴材料
E、監督與指導HR與LM考核實施
F、考核檔案管理
第三單元 實施過程
1、制定或完善考核制度
2、確定考核評價模型
A、確定考核指標
B、各指標的分值分配
C、確定考核標準
D、確定業績目標
3、考核簽字
4、績效溝通
A、績效診斷(考核前)
①、意見統一
②、規則宣導
③、績效診斷
B、績效輔導(考核中)
①、績效輔導的定義
②、績效輔導對管理人員和員工的作用
③、績效輔導的技巧
④、績效輔導模式
⑤、績效輔導的建議與意見
⑥、績效輔導后續工作
C、績效面談與改進(考核后)
①、績效面談的目的
②、績效面談的原則
③、績效面談的內容
④、績效面談的步驟
第四單元 KPI與BSC
1、 關鍵績效指標(KPI)
A、 效益類KPI(50%)
B、 營運類KPI(30%)
C、 組織類KPI(20%)
2、平衡計分卡(BSC)
A、財務維度
B、客戶維度
C、內部流程
D、學習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