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網絡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公共領域的重要言論表達渠道,種類社會問題在網絡語境中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網絡信息結構失衡也對公共決策的公正性、組織形象的客觀性造成影響。
網絡社會實質是風險社會,社會媒體化與風險全球化相輔相成。伴隨著輿情生成點與傳播點的多遠化、復雜化,政府職能部門、國企央企等大型企業更加接近“輿情旋渦”的中心。因此,網絡輿情的引導、回應和危機管控能力,也成為了社會治理和組織形象管理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面對突發輿情,我們應該思考:
如何擺脫被動反應的應激模式?
如何突破傳統模式的路徑依賴?
如何從民謠中讀懂社會情緒?
如何從貼文中梳理公眾要求與期待?
如何準確把握網絡輿情表達的實質,積極轉變輿情危機治理思路,創新輿情治理的技術和工具,整合監管力量、加強隊伍建設?
本課程結合多年來網絡傳播中的輿論熱點,從公共組織管理的視角出發,揭示輿情研判、輿情應對的基本規律,提供實踐案例中總結出的方法與步驟,讓組織迅速讀懂輿情密碼,實現亂中取勝。
【課程收益】
認知移動互聯自媒體時代傳播格局與輿論生態
了解網絡輿情的傳播特征與表現形式
掌握處理負面輿論、化解輿論暴力的方式方法
掌握正確研判網絡輿情的四個維度
掌握鑒別和妥處謠言的十種策略方法
【課程特色】
案例分析、腦力激蕩、情景演練、短片播放、互動性強、貼近實際、深入淺出、邏輯性強
【課程時長】3-6小時(半天-1天)
【課程大綱】
新媒體時代的困惑與變化
移動互聯自媒體帶來困惑
信息過剩與信息稀缺問題
傳播自由與傳播責任問題
文化交流與文化滲透問題
輿論監督與輿論暴力問題
案例:青島大蝦事件
自媒體時代傳播屬性的四大變化
區域問題全局化
簡單問題復雜化
個體問題公眾化
一般問題熱點化
案例:陜西省原安監局楊達才“微笑門”事件
輿論研判的四個維度?
核查信源——定性分析
傳播態勢——定量分析
風險排查——定向分析
對策建議——定位分析
案例:吉林公安廳黨務副廳長《平安經》事件、山東棗莊“啞語”干部事件
網絡輿情與網絡暴力
輿論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
輿論暴力的四大危害
網絡輿情的傳播特征
網絡輿情幕后操作手法
網絡輿情發展趨勢
標題黨慣用詞匯及傳播特點
案例:山東大學學伴事件
網絡謠言十大應對措施
無中生有——以快打慢
夸大事實——以實擊虛
斷章取義——以全補偏
移花接木——以正壓負
魚目混珠——以真辨偽
玩笑惡搞——以靜降噪
心理暗示——以直導曲
刻意炒作——以法治歪
邏輯詭辯——以理扶斜
記憶偏差——以史糾正
案例:伊川農商銀行遭擠兌事件、
輿情監測與處置的四大步驟
信息采集
輿情信息源頭:采集范圍、采集內容、采集形式
輿情信息報送:報送格式、報送渠道、報送形式
研判會商
研判流程:核查信源、甄別真偽、歸類分析、風險排查
研判方式:預警研判、層級研判、動態研判、評析研判
周期特點:輿情前期、輿情發酵期、發展期、高漲期、回落期、反饋期
宏觀研判:時空研判、民意研判、社會研判
處置引導
處置流程:在線咨詢、輿論引導、應急專班現場處置
處置原則:明確主體、穩妥規范;專業介入、務實高效;分級管理、內外有別
處置思路:主體響應、信息透明、確保公信、動態反應、行政問責、回應技巧、善后處理
復盤總結
復盤流程:內部交流、復盤報告、學術提煉、交流演講
復盤要點:及時提交、專業分析、歸類建檔
復盤思路:應對經驗、應對教訓、應對建議
輿情處置中的五大誤區
過度控制正常信息
過錯事實面前逞強
對輿論監督持排斥態度
視圖喪事喜辦轉移焦點
危機事件不敢承擔責任
案例:江蘇鹽城響水工業園爆炸事故
輿情應對基本原則與方法
、原則
態度坦誠,疏導負面情緒
措施果斷,控制事態發展
信息透明,提高可信度
策略靈活,聯手處置危機
追究責任,徹底消除隱患
、方法
責任主體——誰來回應?
輿情標準——回應什么?
回應實效——怎么回應?
、引導實操
充分準備、建立自信
擺正身份、克制自我
一分為二、辯證引導
強化情理、就事論事
巧選角度、設置議題
語言質樸、少編新詞
邏輯清晰、誤入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