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1天)
閻耀永老師
課程背景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在《行為管理學》一書中指出,通過對員工的激勵研究他發現,實行計件工資的員工,其能力僅發揮了20%~30%;在受到充分激勵時,其能力則可發揮至80%~90%。也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收到充分激勵后發揮的作用相對于激勵前的3~4倍。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員工是需要被激勵的,這好比我們為長跑遠動員進行的加油、鼓勁兒一樣。但是,激勵不是讓員工頭腦發熱,不是哄著,不是欺騙,更不是道德綁架。它需要和員工內在心理動因配合在一起。因此在激勵員工的同時,也養育了組織內部良好的溝通氛圍。
另外,我們實際的培訓中發現,很多管理者并沒有深刻地意識到激勵的價值。當員工的工作成果與目標發生偏離時,他們更多將此看作一個管理問題,而不是一個激勵的問題。事實上,這更接近一個激勵的問題:也就是,激勵員工,從而使得他們保持高昂的斗志、敢于勝利的決心,克服艱難,實現對組織的承諾。
霍桑實驗證明,管理不僅是對物質生產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對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人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是社會上最寶貴的資源,是生產力中最耀眼的明珠。只有最大限度地開發人力資源,切實樹立“重視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管理思維模式,企業的發展才可能有美好燦爛的未來。
課程收益
正確認識到激勵的內在的、長效的因素;
突破“胡蘿卜加大棒”管理模式的瓶頸;
提升員工的自主性,進而獲取良好的績效;
有利于組織內部養成良好的溝通氛圍;
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課程時間:1天,6小時
課程對象:中基層管理者、團隊管理層
課程大綱
第一講:管理的困境
目標和目標達成之間的偏差
現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加油:人需要并可以被鼓勵
“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并非有效的激勵方式
活動1:“賽場”加油
案例2:傾聽的案例
第二講:激勵的內因
事實:人始終被激勵著
激勵的內因三種
內因一:自主性
內因二:人際關系
內因三:競爭力
活動1:關于霍桑實驗、上學時間彈性和彈性工作制的討論
活動2:感悟“李嘉誠”的待客之道
第三講:激勵的方式
激勵的三種有效方式
方式一:為員工清除工作障礙
方式二:明確的工作分工和責任
方式三:尊重與信任
活動1:“倉鼠革命”
活動2:關于孕婦、分工和責任的討論
第四講:課程總結
1. 課程復盤
2. 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