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企業(yè)管理與營銷從業(yè)者
目的:
提升管理水平與營銷技巧
內容:
孫子兵法開篇講的是計策篇。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也是對孫子兵法的最好的詮釋之一吧。
孫子兵法首先肯定用兵打仗是國家的大事情,是生死存亡的大事。然后從內因方面進行論證,道、天、地、將、法。如果內因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基本不用再看其他方面了。如果內因方面不存在問題呢?
不過計策篇又講到敵我雙方的對比,共從七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哪一方面的領導人更受到部下的擁護和愛戴?哪一方面的領軍將領更有實戰(zhàn)經驗?雙方天時地利更有利于誰?雙方建制和紀律誰更順暢?雙方參戰(zhàn)人員誰更具有力量?雙方參戰(zhàn)人員誰經常嚴格演練?
從以上七個方面的比較就知道敵我雙方誰更占據優(yōu)勢,誰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就更大。
同時又講到盡管比較優(yōu)劣可以預測戰(zhàn)爭的成敗,可是作為領導者是否真正的聽從建議也非常重要。如果聽從正確的建議就會取得成功,如果聽取了錯誤的建議就會導致失敗。比如歷史上的袁紹與曹操,優(yōu)劣比較袁紹顯然占據上風,可是袁紹不聽從正確的建議,所以他被相對弱小的曹操打敗了。
又講到兵不厭詐的戰(zhàn)術問題。用兵打仗最忌諱的是敵人知道你的情況,而你卻不清楚敵人的情況。在營銷領域,我們往往會看到企業(yè)并沒有深入調查市場、了解用戶就做出決策,甚至有一些企業(yè)把公布企業(yè)所有情況當做誠信的表現,結果是一敗涂地。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的宋襄公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最后身敗名裂,還被我們偉大的毛主席評價為蠢豬式的軍事家。
關于戰(zhàn)術層面,孫子兵法推崇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對于雙方拉開陣勢的打打殺殺,這其實并不是兵法。戰(zhàn)術的最高境界在于造就一個勢,而迫使敵方屈服,正所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計策篇最后講到周密部署的重要性,多算會勝利,而少算的就會喪失優(yōu)勢。所以那些拍拍腦袋就上陣的打法,往往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以上是關于開篇的基本講解內容,在實際中會結合更多的落地案例。孫子兵法共計13篇,偏偏精彩絕倫,對我們的管理和營銷具有不可忽視的啟迪和實戰(zhàn)指導意義。